周吉日

 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

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获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为国际领先4项;获2022年度及2023年度中冶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耦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空心通风内墙蓄放热特性研究”及国家十三五重点课题“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如下:

1、2018.01-2020.12,作为第5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耦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空心通风内墙蓄放热特性研究”(项目编51708453);本项目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建筑热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寒地区复杂边界条件下空心通风内墙蓄传热机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人负责耦合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空心通风内墙热机理的研究以及等效RC模型的建立。项目已通过验收并结题;

2、2018.07-2021.06,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编2018YFC0705005)研发;本项目针对机场航站楼、地铁站、高铁站等公共交通建筑的特点,以降低能耗和提升环境为目标,进行关键技术研发、节能设计方法研究、能耗数据指标研究等工作;本人负责高铁、港口及公路客运 站建筑节能 设计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项目已通过验收并结题;

3、2019.1-2020.12,作为第4完成人参加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川西高原居住建筑太阳能通风内墙的传热机理与应用研究”(项目编2019YF610316);本项目针对川西高原气候特征,结合民族地区居住建筑特色,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太阳得热、墙体蓄放热特性对应太阳能通风内墙;

4、2021.10-2022.06,完成了科学技术成果“洁净空间高效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本人负责课题组织策划、安排人员分工、成果研发等工作,同时负责组织具体实施。该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评价为国际先进,获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22.06-2022.11,完成科学技术成果“白酒原生态酿造智能化生产线建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本人负责课题组织策划、管理、人员分工,以及负责过程中的实施指导。该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评价为国际先进;

6、2023.03-2023.11,完成了科学技术成果“生态公园主被动协同低碳光影营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本人负责课题组织策划、安排人员分工、成果研发等工作,同时负责组织具体实施。该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评价为国际先进,正在申报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7、2023.04-2023.12,作为第七完成人完成了中国土木工程行业最高奖“詹天佑奖”“世界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的申报,本人负责第三个创新点“主被协同低碳景观照明”部分的主持和协调工作工作,同时负责组织具体实施。该成果通过了成果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

8、主持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揭榜挂帅课题“近零能耗数字孪生智慧运维系统开发”课题一项,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软件开发工作;

9、作为第二完成人,取得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重点研发课题“城市敏感区域浅覆土污水干管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经费790万)。

学术成果:

一、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适应于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通风的动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ZL202211205675.0,第2完成人(为实际完成人,同步已申报美国PCT国际专利);

2、跨季节水池蓄热太阳能与水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ZL202210606972.X,第1完成人;

3、装配式全季节匹配的太阳能室温调节方法,ZL202210309589.8,第1完成人;

4、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淤泥处理用曝气头及处理方法,ZL202210671088.4,第7完成人。

二、工作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以来发表暖通领域论文10篇(SCI论文7篇、EI论文1篇、中文2篇;其中作为第1作者发表5篇,含2篇SCI论文、1篇EI论文),三、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

1、污水管道接头渗漏监测分析软件V1.0,2023SR0468362,第2完成人,2023.2;

2、管道顶进参数优化分析分析软件V1.0,2023SR0542101,第2完成人,2023.2;3、3、大型景观园区水地空三维多源多目标照明控制系统V1.0,2023SR0542097,第1完成人,2020.8;

4、复杂约束空间敏感多管线布置寻优软件V1.0,2023SR0525667,第1完成人,2020.8;

5、基于PEG材料的相变填充墙体热工计算软件V1.0,2023SR0525667,第3完成人,2017.10;

6、基于PEG材料的相变保护罩热工计算软件V1.0,2022SR0307006,第3完成人,2017.10.

四、编制的标准或规范:

1、参编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通风空调平疫结合设计标准》;

2、参编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空气源热泵工程技术标准》;

3、参编团体标准《村镇污水处理智慧化管控平台技术规范》。